机器人蹒跚一小步,新产业发展一大步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在北京亦庄举行。让观众看到科技创新成果的同时,部分机器人选手步履蹒跚的画面也在社交媒体上流传:有的机器人累到“头掉”,用胶带粘上跑完全程;有的机器人步伐颤颤巍巍,没走几步就摔倒罢工;有的机器人刚起跑就撞上护栏,开赛即退赛……不少网友问:对人形机器人选手的步履蹒跚,应该怎么看?
半程马拉松赛道上的机器人,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甚至让一些网友颇感失望。
这也很好理解。创新从来不是一条直线,因为创新总是奔跑在“无人区”。一些未来产业更是如此,难有先例可借、没有模式可循,只能从一步一步试错开始。就像SpaceX的星舰在爆炸声中迭代重生,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质疑声里破茧成蝶,任何颠覆性技术的成熟都要经历“摔打期”。而“摔跤”必然会伴随着一些质疑与嘲笑。
1804年,当第一台蒸汽机车在铁轨上以每小时8公里的“龟速”行进时,不少围观者嘲笑它“还不如马车快”;当爱迪生改良的碳丝电灯在1879年亮起微弱光芒时,煤气灯公司也曾讽刺这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玩具”。回望技术史,那些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突破,其“第一步”往往始于踉跄。而今,它们早已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石。
带着这种历史纵深感看问题,我们对马拉松赛道上那些跌跌撞撞、步履蹒跚的机器人,自然就多了一份信心和宽容。毕竟,谁的成长路上不摔跤?摔倒并不可怕,摔倒再站起来就是了;发现问题并不可怕,发现问题再解决就是了。怕的是因为害怕摔倒而放弃抬腿,因为恐惧犯错而裹足不前。科技创新亦如人类学步,要学会走路,先学会摔跤,想找到发展的正确方向,问题是最好的标尺。
北京亦庄的这场“人机半马”,全程超21公里,这意味着,采用双足步态的人形机器人要完成约25万次精密关节运动;一共要拐14个弯儿,转弯角度至少有90°,这就需要机器人具备精准的路径规划和灵活的转向能力。可以说,这种长距离与复杂度并存的场景,对人形机器人是一次极限的“压力测试”。
测试就是为了成长。正如业内人士所说:“跑完全程的机器人固然可贵,但中途退赛的故障数据亦值千金。”机器人的每一次跌倒,都记录着关节结构改进的密码;跑冒烟的电机,倒逼着散热技术的突破;中途断电的尴尬,推动着能源管理的革新。因此,“斩金夺银”不是目的,为“跑”而“跑”亦非所求。更重要的是在奔跑的过程中,解决技术问题、工程问题,乃至机器人从实验室走进工厂、走向生活服务场景的产业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机器人步履蹒跚的一小步,却是产业发展的一大步。
星辰大海的抵达,需要时间的沉淀;新兴产业的跃迁,也需要耐心去孵化。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下,如何看待探索中的曲折,能否培育对创新的宽容氛围,对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至关重要。
机器人完赛不是终点,而是技术进一步优化、产业链继续协同创新的起点。跌倒的划痕或许就是明日的勋章。相信有朝一日,赛场上健步如飞的人形机器人选手会对我们说:这不是我的黑历史,而是我的来时路。(作者:韩维正)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5-15 低空智慧监管平台落地鄂尔多斯
- 05-15 阿里发布开源模型千问3 通义App第一时间开启体
- 05-15 阿里千问3登顶全球最强开源模型 性能超越Deep
- 05-15 把“未来”端上来!中国移动数字峰会创新科技
- 05-14 阿里AI工程师首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 05-14 夸克凭“AI超级框”受华语区用户青睐
- 05-14 推理性能提升13倍!百度智能云发布昆仑芯超节
- 05-14 百度发布文心4.5 Turbo、X1 Turbo两大模型
- 05-14 2025中国数谷·西湖论剑大会发布多项重磅成果
- 05-14 西湖论剑丨范渊:以“AI×数据要素”拥抱智能体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1-21 网络安全市场正面临“红海”困境
- 01-02代理充值统计脚本
- 12-09陈妍希父亲离世,陈晓没去送别,留在剧组拍戏
- 12-09王思聪卖起现烤牛肉干:现烤牛肉干专营店引关注
- 07-25看完这篇科学防晒攻略 ,美美过夏天!
- 07-25强科技支撑 迎汛期大考
- 07-25我国成功发射四象01星等4颗卫星
- 07-25让大漠戈壁变身绿电“蓝海”——新疆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 07-25聚焦“水土湖草冰” 2023年江源综合科考启动
- 07-25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上海发布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