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学何为
要将人文精神融入价值塑造,不能让技术算法禁锢人的认知。要让人文情怀引导科学探究方向,不能让便捷的技术替代追问与反思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育评价方式。清华大学114周年校庆之际,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成立。这是我们进一步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加强教育学科建设、更好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举措。
一所好大学,不仅要培养优秀人才、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应提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进而对国家甚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前,教育学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我们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推动高水平创新人才的知识体系重塑与培养体系重构,把握人工智能时代青年成长发展新规律,把技术红利转化为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双提升”。
无论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还是大学走出象牙塔,每一次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都会带来教育模式的变化。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应秉持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大学应如何创新办学模式,在支撑强国建设、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更大作用?
要在传承传统中激发创新活力。“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知行合一”等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构成了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根基。教育是一项有传承性的事业,守正才能创新。在人工智能时代,必须时刻叩问和坚守教育的本心,绝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启智、心灵的滋养和基本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育学要立足新的教育实践,对中华优秀教育传统进行再发展和再转化,让我国的教育思想根脉不断、永葆生机。
要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研究的作用。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其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选拔方式等对基础教育乃至教育体系都有“风向标”意义。很多发达国家非常注重以高等教育引领带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进而占据国际竞争先机。教育学要大力加强高等教育研究,深入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关键问题,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人工智能时代更要讲人文,教育强国建设更要加强教育学的研究。要将人文精神融入价值塑造,不能让技术算法禁锢人的认知。要让人文情怀引导科学探究方向,不能让便捷的技术替代追问与反思。当学生有了人工智能学伴、教师用上人工智能助教,我们要研究教育教学的新变化新特征,更要思考在人工智能之外,教育如何使人成为人,加强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的养成,促进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邱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党委书记,人民日报记者吴月根据作者在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成立仪式上的讲话整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5-15 低空智慧监管平台落地鄂尔多斯
- 05-15 阿里发布开源模型千问3 通义App第一时间开启体
- 05-15 阿里千问3登顶全球最强开源模型 性能超越Deep
- 05-15 把“未来”端上来!中国移动数字峰会创新科技
- 05-14 阿里AI工程师首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 05-14 夸克凭“AI超级框”受华语区用户青睐
- 05-14 推理性能提升13倍!百度智能云发布昆仑芯超节
- 05-14 百度发布文心4.5 Turbo、X1 Turbo两大模型
- 05-14 2025中国数谷·西湖论剑大会发布多项重磅成果
- 05-14 西湖论剑丨范渊:以“AI×数据要素”拥抱智能体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1-21 网络安全市场正面临“红海”困境
- 01-02代理充值统计脚本
- 12-09陈妍希父亲离世,陈晓没去送别,留在剧组拍戏
- 12-09王思聪卖起现烤牛肉干:现烤牛肉干专营店引关注
- 07-25看完这篇科学防晒攻略 ,美美过夏天!
- 07-25强科技支撑 迎汛期大考
- 07-25我国成功发射四象01星等4颗卫星
- 07-25让大漠戈壁变身绿电“蓝海”——新疆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 07-25聚焦“水土湖草冰” 2023年江源综合科考启动
- 07-25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上海发布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